海盐县司法局全面总结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,推出本土人民调解特色品牌“盐和”,寓意为“盐邑娘舅,为您言和”,并通过建立品牌调解阵地、打造品牌调解队伍、创新品牌调解工作,扩大“盐和”品牌影响力。
一、建立品牌调解组织,夯实“言和”阵地。在完善县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为基础的调解组织纵向网络和建立与行业领域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横向衔接机制的基础上,今年又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,进一步拓展调解阵地。规范对各调委会的标识、标牌、制度、文书等,实现阵地统一整齐。目前,全县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94个,个人品牌调解室8个。其中阿培调解工作室、石余根调解工作室被定为市级品牌调解工作室,钱林祥调解工作室、平波调解工作室等被定为县级品牌调解工作室,进一步夯实“盐邑娘舅”的调解“言和”阵地。
二、打造品牌调解队伍,提升“言和”能力。成立县人民调解协会,组建调解员之家,凝聚人民调解员工作合力。根据年初制定的人民调解“双提升”的计划,组织开展全县人民调解员“技能大比拼”,举办全县调解主任业务培训,编撰《海盐县优秀人民调解案例集》和《爱根嬢嬢调解工作十法》。结合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,组建县人民调解专家团和各镇(街道)信访矛盾调处团,并对全县调解主任和信访干部开展2次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的专题培训。通过培训、比拼等活动,全面提升“盐邑娘舅”的调解“言和”能力。
三、创新品牌调解工作,提高“言和”成效。引入乡贤参与人民调解机制,吸纳有一定文化知识、热心调解工作的“三老”人员(老长辈、老党员、老干部)到调解队伍,及时发现纠纷,处理纠纷。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品牌工作室培育机制,积极与民政局对接,推出“社工+人民调解”项目化运作模式,以项目化机制为推手,使社工参与到品牌工作室的建设和培育中,提升基层品牌工作室的工作成效。引入全科网格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机制,积极融入“四个平台”建设,充分利用全科网格员这一队伍,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信息采集、日常巡查、入户走访、矛盾调解等工作。融自治、法治、德治为一体,提升基层治理,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融入“三治”建设,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,化解在萌芽状态。截至9月,全县化解矛盾纠纷3310件,成功3292件,成功率达99.46%。
海盐县局
|